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跃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9日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从昔日海防前线一跃成为发展高地,就得益于工业“脊梁”的强大支撑。去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东部地区第一位。我们要牢牢扭住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顺应规律、向“新”而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我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2家实验室获批重组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省创新实验室突破核心技术150项,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2万家。接下来要用好近期出台的科技创新发展“2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强化技术攻关突破和成果应用,化点成珠、串珠成链、成组连线,推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用好数实融合“金钥匙”。数字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变革性力量。数字福建走在全国数字化发展的前列,我省两化融合达标企业数居全国第二位,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规上企业比例居全国第三位。要用好先行优势,前瞻布局“数字基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提高制造业“含金”“含智”“含绿”量。

做优链群协同“生态圈”。产业集群式发展有利于协同创新、资源集聚、降本增效,有助于增强产业链根植性。我省电子信息等四大支柱产业规模已超过或接近万亿元,千亿产业集群达21个,但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升。要强化产业集群思维,以链促群、区域协同,优化工业经济布局体系,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的产业合作,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程,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特色集群,建强做优经济园区,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推动支柱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强链、未来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打响“福建制造”品牌。

壮大民营经济“生力军”。工业发展归根到底靠企业。我省是民营经济大省,去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超七成。要落实好省委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梯度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撑,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嵌入全球制造网络,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

筑牢安全韧性“防火墙”。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和战略支撑。要完善产业安全管理体系,把好科技安全关、投资安全关、能源资源安全关、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关,开展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调查和产业安全评估,补齐“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全方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