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才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5日

    机器人在工业乃至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往往给人留下精确、高效的印象,同时也会产生“机器人应用越多的地方,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越少”这种直观的印象。在当下世界各国机器人产业如火如荼发展之际,这种印象也让人产生疑虑:机器人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会不会挤占原本就不多的工作机会,形成机器人与人“抢饭碗”的局面?

    判断这种观念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如何认识人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单纯地从人力成本倒逼自动化生产转型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结论似乎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也要看到,随着机器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产业的研发、生产、操作、保养乃至于回收,都将产生更多的、也是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人的需求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关键问题是科研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业工人的素养能否赶上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的脚步。
  梳理欧美日韩等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之路,无不将掌握核心优势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作为自身产业发展的重点。但是,在短时间内能做出现在的成绩,仅有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依然是不够的。在笔者看来,这与这些国家多年来注重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注重多学科之间的协同、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注重高素质技工人才培养的这些“基本功”密不可分,这才有一个个后来居上的奇迹。
  对于当前迎头追赶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而言,不仅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更需要加快提升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毕竟一两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差距,总有赶上的一天。而整个机器人行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人的因素才是决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