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切换、人口红利消失,之前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难以为继,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机器人产业的投资热度也不断提升。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54家A股上市公司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其中八成公司属于首次涉足机器人业务。随着政府对于机器人行业的重视与支持不断加强,甚至有专家把今年称为中国机器人发展元年。
日前,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制造模式深受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束缚;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造成制造业工人总数持续下降,中国劳动力将出现结构性短缺,预计2022年中国城镇制造业工人将减少700万,农民工将减少1500万,制造业从业人口将下降2200万。
罗百辉表示,以上分析仅考虑到人口数量的变化,事实将远比上述情况严重。今天,80后已成为劳动力的主体,但80后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愿意再从事体力劳动,5到10年内,年轻劳动人口会迅速从重体力、危险、有害的行业撤出。这些产业要么走产业升级之路,要么退出市场。
根据近期发布的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家已经准备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秘书长张洪涛认为,大家需要关注的是人力成本构成最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状况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得分仅有30.54分,是最低的。超过一半企业家准备用机器人取代人工,说明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除了上述原因,我国的机器人市场需求还没有被充分挖掘也是一个重要动力。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认为,从制造业使用机器人密度指标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机器人行业占机床行业产值比例来看,加工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水平仍偏低。
中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低,产业升级空间巨大。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预计2022年,制造业从业人口将下降2200万,再加上知识结构原因,估计将有4000万人口退出制造业,按1台机器人顶替4名产业工人计算,8年内中国将可能有1000万台机器人服役,机器人周边配套和系统集成的市场有望达到12万亿元。
国产机器人应用领域何处是蓝海
机器人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拓展。据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介绍,全球机器人主要消费国为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2013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这5个国家。从销售量来看,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2005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去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约37000台套,累计装机量121700台套,中国工业机器人整机市场在100亿元人民币。市场方面,如果考虑到相关软件、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应用,整体规模在1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7万台,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其中广东占全国销量比重35%。
产业政策是机器人发展的先导性因素,随着中国机器人产业不断升温,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一直在加码。2012年4月,科技部公布《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机器人成为十二五机械工业培育重点。2013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形成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
去年10月,上海市也提出将聚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壮大发展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使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至2015年达到200亿元的规模,202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元,占全国50%以上份额。
以上利好因素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促使中国机器人市场逐步成熟。罗百辉认为,未来三年,工业机器人开始向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中国需求结构也将由高端占主导的T字形向中低端占主导的O字形结构发展,中低端应用需求将在未来10年里快速扩张。
对于这个市场,国产企业相对外资拥有起点相当、产品服务灵活性高、性价比、本土经验等优势,优质国产企业的市场份额或将持续提升。从行业空间看,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认为,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行业的中低端领域对于国产机器人企业来讲,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虽有诸多利好,但问题也客观存在,例如,我国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呈现自主性较低的特点。凌琳指出,中国机器人市场长期以来有80%—90%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全球四大机器人厂商(abb、库卡、fanuc、YASKAWA)占约60%。2013年中国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仅为1112台,而独资、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和92%。本土机器人制造企业规模太小,中国机器人本土制造企业共35家,其中内资企业26家,2013年年产量均小于500台。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高峰表示,我国在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方面比较薄弱,这些核心零部件占产业链产值的72%。国内做的只占产业链产值的22%,其他都是国外实现的。国外大公司卖的减速器成本不到国内三分之一,导致国内企业做的机器人比买的机器人还要贵。
台湾智慧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会常务理事罗仁权指出,国际上对于如何发展机器人产业有以下共识:扩展机器人的产业应用,针对中小企业推广机器人;制定系统整合规范,制定机器人与周边系统自动化通讯介面规范;教育及人才培训,加强机器产学合作,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人机协同规范,修改机器人适应法规,允许人与机器人共同工作。
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应用市场的开发。上海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徐建国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难点在于应用,机器人产业不同于家电等产业,其技术难度甚至不亚于制造机器人本身。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机器人应用服务推广平台,如果机器人产业有新思路、新机制推广,能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手。
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指出,世界上所有主流机器人公司都是以控制技术见长,或者本来就是做驱动控制产品的公司。以库卡KRC2系统机器人为例,控制器是普通的工控机,驱动器是伦茨代工的,电机是西门子代工的,减速机分别来自nabtesco等,但这些都不影响机器人是库卡的,因为软件是库卡的,整个机器人是库卡设计、开发的。如果一个公司连软件也是别人的,那就很有问题。目前,世界上还找不出一家不具备核心控制技术而成功的机器人公司,同时也找不出一家机械类转型的成功的机器人公司。
东莞机器人四大家族的赢家精神解读
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是行业的前行者,与国际四大家族携手并进,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功勋可载;广东拓斯达科技作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运营商第一品牌,正在华丽转身,引领东莞机器换人浪潮;长安造裕工业自动化发展迅速,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网络品牌;普洛汇森自动化科技是机器人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最有思想的成长性企业。以上四家都是来自东莞的机器人企业杰出代表,说明东莞机器人在全国占半壁江山,也因此在业界有东莞机器人“四大家族”之称。
拓斯达为荣誉而战,狭路相逢勇者胜、强者云集只要自己赢,要所有人屈服让路的拼江湖的赢,以业绩为王来赢尽天下;拓野是赢自己,战胜自己,心中无敌赢天下,拓野不挣不抢,期间很多攻击,甚至让她们疑惑继续的必要,但最终以赢自己的心态,以不做死事、不把事情做死的道术法器,把事情做到极致,不仅有小米的精神,也有苹果的风范;普洛汇森是把类似这种公众活动作为一种面对面的交流,而不是把他当成商业政治课题,您有没发现:这种智慧生存法则拉动了客户、供应商、朋友等进来互动,这种互动心态是多方共赢是真正的赢家精神!
凌琳:我在沉思,沉思着自己是否真的是在做高科技产品?几个品牌而已却相互残杀,互不信任最后呢?呵呵有的看了,不是残杀就是没有见过订单,一有风声就命都不要不惜一切代价,看似卖机器人,不如说卖的是白菜!不过话讲回来自从卖了机器人,没有脾气,没有时间,没有自我,被行业恶搞没脾气,被客户拖延付款没脾气,被管线包搞得没脾气,因为要研发没有自己的时间,因为要做大没有自己的时间,因为要跟随客户的时间没有自己的时间,因为机器人事业没自我,因为不懂设计所以要妥协没自我,因为以客户为中心没自我,所以我就快成为真正的机器人了,不过话讲回来,做机器人集成我还是很开心,所以跟裸机拜拜!
东莞市普洛汇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保表示,“很多时候,有些商家真是fubai,真的只是在用商人的心态卖机器人,就那么几家机器人厂商,明摆着虎斗,最终伤的是市场,败的是方案提出厂商的名声,因此,我个人不看好某些集成商的作为;机器人大家都在拼,都把这个玩意当成最热的话题去抄单,非好事。在阳江新力集团厂房内,深圳某厂商一次性卖了10台abb机器人给客户,8个月后,客户直接作为库存放着,站在客户的角度看,我也心揪疼!”
那么机器人产业哪些领域不能去碰呢?李宗保说,“机器人应用领域,我一开始锁定喷涂、焊接、搬运、装配、打磨、抛光、但经过市场走动发现:机器人焊接已成定局(没有利润可言、打价格战)、机器人搬运已成常识(实际应用意义不大)、机器人装配不成熟(望而却步)。所以最后我们强势锁定:喷涂、抛光、打磨这三个市场都是处在低端、劳工的状态,目前一个抛光工人工资都是以“万”入职,一个喷油工已经过9K,其中3C产品的机器人应用有绝对应用趋势,我们也在关注及努力拓展这个领域的业务。”
李宗保表示,自己锁定了汽车零部件、五金产品、医疗三大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将不懈一切代价进军3C产品的装配市场。
对于“搬运物流市场很大,很多公司把焊接砍掉,转做搬运”的现象,李宗保表示,焊接市场是没得整了。由于每家企业定位不一样,他认为搬运物流适合大型、批量的的企业应用,这里面还涉及很多软性管理问题。
“个人认为:这个市场不是太大现在我们已经直接拒绝这样的活了。”在李宗保看来,搬运不是说把东西搬来搬去就了事的,涉及物流管控、识别、等问题;个人看好3C产品的装配,因为这个东东量大,纵使产品换代,只需要改二次工装即可快速应用,就像我们的手机随便整就是几十万件,很容易复制。